夷陵区下堡坪乡地处长江西陵峡北岸,系夷陵区西北边陲。乡境内多为崇山峻岭,1966年10月以前没有公路。由于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构成了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讲故事成为当地民众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
下堡坪乡现有20个行政村,各村民间故事传承人分布密度大,民间故事在乡内各村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千百年来,下堡坪乡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大量民间故事,同时吸纳了周边地带的民间故事。由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使下堡坪乡民间故事保存完好。乡内现流传的民间故事有2000多个。下堡坪乡能讲50个以上故事的有100多人、能讲100多个故事的有20多人、能讲200多个故事的有4人。谭家坪村73岁的农民刘德方能讲400多个故事,能传唱100多万字的山民歌、薅草锣鼓歌和皮影戏。尤其是他还能传讲100多个含有诗词对联的故事,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赞为“一绝”。2005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刘德方为“中国民间故事家”;2006年5月20日,“下堡坪民间故事”由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下堡坪民间故事”的代表人物刘德方被文化部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下堡坪民间故事”种类多,分布广,大致分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民间笑话5大类。
下堡坪乡东面和北面是呈200多度弧线的雾渡河——小峰河大峡谷,这里是战国晚期的巴郡与楚国的边界和三国后期的吴蜀国界,也使得“下堡坪民间故事”多巴楚遗事和三国传说。如马宗岭、竖营坪、关庙河、青山坡等地,都有关公驻兵打仗的三国传说故事,内容多与当地的山形地貌相联系。这些故事独具一格,可视为我国民间口头文学三国传说故事的又一补充和组成部分。
“下堡坪民间故事”中的生活故事储量非常丰富,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如刘德方传讲的故事多反映社会生活,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四言八句、咏诗作对以及男女爱情等,主要流传于下堡坪乡中西部的下堡坪、中柳坪、谭家坪一带。所讲述的人物包括穷秀才、员外爷、巧嘴农夫、慧女、和尚、好吃佬等等,多含有诗词对联于故事之中,雅俗共赏。
机智人物故事主要有长工董国天的故事和陈瓦匠的故事,这两个系列故事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实为罕见。如长工董国天的故事系列,呈现出打抱不平的多、机智勇敢的多、趣味笑话的多的特点,主要流传于下堡坪乡西部秀水坪、一村沟、贾家坪一带,储量约400多个。陈瓦匠的故事系列,则表现为恢谐幽默的多、讽刺嘲弄的多、上当受骗的多的特点,主要流传于下堡坪乡中西部白竹坪、蛟龙寺、中柳坪一带,储量约500多个。
“下堡坪民间故事”经当地百姓代代传讲,运用方言土语,融入俗物俗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故事的内容含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民俗场景,客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面貌,是历代民众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三峡区域历史发展的艺术实录和活态呈现。有一批故事文化品位高,堪称民间文学的精品,丰富了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的宝库。
“下堡坪民间故事”是三峡民间文学的缩影,已成为中国民间口头文学原野中一枝独具风采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