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故乡的云

宜昌防汛应急响应升至Ⅲ级

三峡宜昌网讯(记者李鹏飞、通讯员彭定新)7月18日以来,宜昌市再次遭受强降雨袭击,五峰、当阳、夷陵、长阳、点军、秭归、远安、城区等地普降大暴雨,多地为特大暴雨。受强降雨影响,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洪涝灾害严重、灾害损失严重,五峰湾潭、采花等乡镇道路、电力、通信中断。水库、中小河流水势上涨迅猛,沮漳河河溶站已于7月19日16时40分超设防水位。据气象部门预报,后期降雨还将持续,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根据《宜昌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7月19日17时将我市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到Ⅲ级。提升到Ⅲ级以后,各级防指负责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迅速进岗到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密会商,落实防汛预案,科学调度,加强巡查排险,强化监测预警,落实包保责任,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加强信息上报等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力争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标准
Uncategorized北美生活

【推荐】美国移民律师-汤学武

Michael Tang,Esq. 汤学武律师

Michael Tang

汤学武律师先后毕业于中国山东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美国福坦莫大学法学院(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获得法学学士及银行、公司、金融法法学硕士学位。汤律师1988年即通过中国司法部的律师资格考试,是90年代初律师体制改革后中国首批执业律师,处理了大量诉讼和非诉讼案件。来美后曾在纽约华尔街工作过,协助中国公司来美上市,并与多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汤学武律师事务所于2004年起开业,他本人持有美国纽约州律师执照,并为美国联邦纽约东区法院、南区法院、破产法庭、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美国联邦第二巡回法庭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出庭律师。

汤律师同时还是美国律师协会、美国移民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等多个协会、学会的成员,并为纽约中美律师交流协会理事长、美国孔子基金会发起人兼法律顾问,纽约山东同乡会及全美山东工商总会等多个社团的法律顾问等。

汤学武律师有着丰富的中美法律知识,了解中美两国法律体系,处理过大量跨国案件,包括投资、移民、公司、房地产、并购、债务追讨与诉讼等。汤学武律师常年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与中美两国众多机构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并在纽约社区中有着极高的声誉。因其在专业方面的才能,2011年汤律师被评为第十届“美国亚裔50杰”(Outstanding 50 Asian Americans in Business) 。

汤学武律师有一女一子,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汤律师一家现居纽约皇后区。

邮箱:
总机: 718.762.5300

http://chinese.lawtang.com/

FullSizeRender

(推荐来源:一位宜昌老乡的推荐。)

(免责申明:所有推荐仅供参考,本会及所有成员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标准
Uncategorized

豪迈狂放的“土家族撒叶儿嗬”

在清江流域中游地区,遇有老人辞世,就一定会跳“撒叶儿嗬”。“撒叶儿嗬”,汉称跳丧,是清江土家的丧俗歌舞。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丧仪: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四山五岭的乡亲相聚一起,男人们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红红绿绿的鲜亮服饰围观助兴。在清江土家看来,人的生死有如四季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老人享尽天年,是顺应了自然的规律,值得庆贺。他们高歌劲舞,豪迈狂放,通宵达旦。

“土家族撒叶儿嗬”最大的特点,是把丧事当作喜事办。而且有绝妙的歌腔舞态。对于丧堂的布置,不乏喜庆的红色和彩色,甚至连大门上的挽联,也是大红色的,这在汉族地区的灵堂实难见到。在跳丧的现场,来者服饰的色调没有忌讳,舞者尽情地欢跳,观者尽可以说笑,孝家后人也没有像汉区那样的披麻戴孝。年逾七旬的老汉,也乐意为同龄人跳丧,他们泰然地直面死亡,既不回避,也不觉得有任何不吉。如此对于生死的态度,在中国任何其他民族的习俗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老人辞世,汉人也有讲白喜事的,只是汉人怎么也喜不起来。藏缅语族的其他一些民族中,也有在人死后跳丧的,但都不同于清江土家跳丧,多为巫师担任,或跳的目的是为了赶鬼,气氛阴沉。汉族的习俗,为送走鬼魂,也有十分肃穆的法事。土家跳丧与之相比,既不赶鬼,又不媚神,而重在娱人,因而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在跳丧的灵堂里,除了欢乐优雅的歌舞,没有肃杀压抑的阴森气氛,这里“只有人情,没有鬼气”。

“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歌、乐、舞浑然一体的艺术。跳丧时叫歌的声腔,用“先声夺人”来形容似乎一点也不过分。歌者以高腔为主,高八度的小嗓运腔亮丽婉啭,有如淙淙流淌的山涧清泉,那绕梁的绵绵音韵伴和的颤音,好似阳光一样明媚灿烂,给人温暖而不是阴冷的感觉。丧鼓场上唱五句子情歌,是“土家族撒叶儿嗬”的一大特色。这似乎不合常理,但土家汉子就这么古往今来地唱着——“丧鼓场上有些窍,不带姐郎不热闹。”跳丧时唱情歌,表达的是一种独到的风俗观念,实乃清江土家生存欲望、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和尽情宣泄。

“土家族撒叶儿嗬”的舞蹈肢体动作特征,可用顺、曲、颤三个字来概括,它作为藏缅语族的巴人的舞蹈基因仍一直延续下来。无论是清江土家的跳丧,还是酉水土家的“摆手”,都是“手脚同边”“讲顺”,土家舞蹈的民族风格是一致的。

“土家族撒叶儿嗬”的基本套路,长阳叫《四大步》,五峰叫《升子底》,巴东叫《待师》等,叫法不同,本质却是相同的,都是伴以6/8拍子带切分音的节奏。这种明快而极具律动感的节拍,音乐专家杨匡民、李幼平称之为“在别的民歌体裁中是罕见的”。这是“土家族撒叶儿嗬”核心舞段的节奏特点。

“土家族撒叶儿嗬”每两人一组,讲究的是两相对舞。舞者二人的面与背始终是一正一反呈往复交错的形态。对舞的二人类似于阴阳八卦的图形,呈现的是一种刚柔相济、阴阳和合的美态。

跳丧自古以来就是男子的专利,俗有“女人不跳丧”的禁忌。这并非对女性的歧视,而恰恰是对女性的尊重,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它与土家民族经常奉诏远征的历史有关,要保护为民族传宗接代、抚育战士的女人。现今这一禁忌也在发生着变化,长阳、五峰和巴东都已有女子参与跳丧。

“土家族撒叶儿嗬”是大众都可参与的丧祭活动,参与者松散自由、自发自愿。在乡间,跳丧是纯粹地帮忙和人情的体现,不用金钱酬谢。素有“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送人情”之说。跳丧时歌舞相伴,娱乐性和礼仪性都很强。它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不用专门拜师授徒。土家村寨里的男子,只要愿意学跳丧,遇有白喜事,在丧鼓场上走几遭,就成了一个会跳丧的歌师傅。它有利于邻里间乃至族群间的亲睦,其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

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撒叶儿嗬”由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1月,长阳创编的集体舞蹈《土家族撒叶儿嗬》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群星奖广场舞金奖;2008年1月26日,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代表人物覃自友、张言科2人被文化部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标准
Uncategorized

婚丧嫁娶少不了的“枝江民间吹打乐”

“枝江民间吹打乐”是由打击乐器和民族吹管乐锁呐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演奏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主要用于婚丧嫁娶以及各种庆典礼仪、岁时节令、生活习俗等活动中。

“枝江民间吹打乐”的打击乐器包括鼓、梆子、锣、钹、小锣等。按其乐器演奏的运用分为“粗乐”和“细乐”两种,也称为“武场”和“文场”;按其技术流派分为“上河”(也称荆河)和“下河”两种;按地域又分为“南河”和“北河”两派。

“粗乐”,泛指用打击乐器组合进行演奏,故也称“武场”;其打法讲究配合,节奏鲜明,旋律高亢,粗犷豪放。“细乐”,即指在打击乐器的演奏中夹杂唢呐、笛子、二胡、京胡等吹奏、丝弦乐器,也称之为“文场”;其演奏讲求技巧,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舒缓流畅、张弛有度、于情于趣细致考究。

技术流派上的“上河”派,枝江一带也称之为荆河,系由湖南及荆沔(今湖北荆州、仙桃一带)的汉剧打击乐传入并衍变成型,多年来变异甚少,其旋律和节奏沉郁苍凉。“下河”派系由徽州(今安徽一带)戏班传入,且发展变化较大,风格迥异,其旋律和节奏清越响亮。此外,按地域划分,则称枝江境内长江以南区域的吹打乐为“南河”派;称枝江境内长江以北区域的民间吹打乐为“北河”派。

“枝江民间吹打乐”极具特色者为“十番鼓”。“十番鼓”在枝江俗称“十番傢业”,是由唢呐、笛子、堂鼓、边鼓、大锣、堂锣、马锣、大钹、小钹、梆子等十种乐器组成而进行演奏的民间吹打乐形式。“十番鼓”的演奏曲目吸纳枝江本地山歌、田歌、五句子、小调等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技艺特色,其演奏讲究乐器配备的完整、乐手技法的娴熟、流派风格的严谨和曲牌运用的统一。

“枝江民间吹打乐”曲目繁多,目前初步搜集整理达300余首。多年来,“枝江民间吹打乐”曲牌采用“工尺谱”记录并师徒代代相传。到了上世纪70年代,老艺人们为了便于传承和普及,才渐渐改为简谱形式。“枝江民间吹打乐”曲牌虽然繁多,但其作用各异,根据不同的庆典场合和不同的进行阶段,吹奏不同的曲牌,形成约定俗成的定式。

“枝江民间吹打乐”在枝江城乡广泛普及,市域有民间吹打乐班达150多个,从业人员1000余人。“民间吹打乐”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衍变,已形成了一种普遍、实用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风俗。民间吹打乐的演艺活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凡红白喜事、田间劳作、庆典娱乐都离不开它;岁时节令民俗活动中,还配合采莲船、狮子舞、龙灯舞、蚌壳舞、踹高跷等民间舞蹈,进行伴奏。

“枝江民间吹打乐”善于在传承基础上,融入本地山民歌等民间音乐元素创新发展,使之呈现各流派的多样性,使演奏曲目丰富多彩,传承不绝。

2000年,枝江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吹打乐)之乡”;2006年5月20日,“枝江民间吹打乐”由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19日,73岁的吹打乐代表人物杜海涛被文化部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枝江市再度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吹打乐之乡”。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