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蓉
在国内,我从未在动物园之外的地方看见过黑熊 (也称熊瞎子),在美国,我倒是看见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今年6月2日9点多的时候,我当时在我们家的后院,黑熊则在邻居房屋的周围,距我约30米,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黑熊慢慢从我眼前经过。
美国地广人稀,野生动物常常大摇大摆地在道路上穿行,在居民的房屋周围出没。野生动物中,我最害怕的是黑熊,可那次看到黑熊时,我没有丝毫的害怕和慌乱。我感到后怕是在与邻居交谈后产生的。那只黑熊身长约1.6米,有着发亮的黑毛,看上去笨笨的,走路胜似闲庭信步。当时,我完全忘记了危险,没有马上回到屋里,而是去告诉邻居有黑熊出现。可邻居告诉我:我做错了,我应该悄悄地回到家中,然后用短信或电话通知邻居,因为有可能黑熊会尾随我,给邻居们带来危险。我差点好心办了坏事。
此后的几天里,有邻居看见黑熊在院子里掀翻垃圾桶吃垃圾,有一位邻居,黑熊几次光顾了他家的院子,没有办法,他只好用橡皮子弹打黑熊,希望能把黑熊赶到山上,但这不能保证黑熊不再光临。
因为黑熊在我们小区出现太频繁,一位邻居向镇政府报告了,镇政府在每家的邮筒里放了一张宣传单,告知居民如何防范黑熊,保护自己。宣传单上印着遇到黑熊的主要注意事项:不要跑,应静悄悄地离开;不要与黑熊对视;不要在大熊与小熊之间穿过,因为大熊护犊子;如果黑熊站立起来不要害怕,黑熊只是想看远一点;如果感到危险可以制造响亮的噪音吓跑黑熊。
因为黑熊在我们小区出现太频繁,一位邻居向镇政府报告了,镇政府在每家的邮筒里放了一张宣传单,告知居民如何防范黑熊,保护自己。宣传单上印着遇到黑熊的主要注意事项:不要跑,应静悄悄地离开;不要与黑熊对视;不要在大熊与小熊之间穿过,因为大熊护犊子;如果黑熊站立起来不要害怕,黑熊只是想看远一点;如果感到危险可以制造响亮的噪音吓跑黑熊。
第二次近距离看到黑熊,是在6月24日,这天下午,我与我先生开车去曼哈顿度假,行驶约20分钟后,我先生突然发现路前方有一头大黑熊和3头小黑熊。大黑熊正在垃圾桶里寻找食物,3只小黑熊乖乖地在一边等候。黑熊所在的位置是居民的院子,黑熊与居民房屋的距离约10米。这一次,我比上一次看见黑熊时更加镇定。
黑熊算不上完完全全的食肉动物,在我们这里,有人居住以来从未发生过熊吃人、攻击人的事件,它们的主要食物是鱼、植物、坚果、昆虫和小型兽类,有时候,黑熊也吃生活垃圾。
在美国,黑熊受法律保护,但政府为了控制黑熊的数量,鼓励猎人捕杀黑熊。美国的法律分联邦法律和地方(州)法律,各个州的法律有所不同,但打猎必须有执照。纽约州政府允许每个猎人每年最多猎杀一头黑熊。从2014年5月开始,纽约州的合法猎熊期长达10年,狩猎期在每年的9月,为期16天。
美国人把为控制野生动物而进行的猎杀叫“善意猎杀”。为什么把“猎杀”冠以“善意”呢?原因是这样的:对黑熊来说,如果黑熊数量太多食物就不够,难以越冬,无法保护这个种群正常繁衍;对于人来说,虽然在美国目前尚未发生黑熊吃人、伤人事件,但黑熊毕竟是凶猛的野生动物,对人具有威胁性,而且黑熊时常跑到居民的院子里掀翻垃圾桶吃垃圾,会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美国人把为控制野生动物而进行的猎杀叫“善意猎杀”。为什么把“猎杀”冠以“善意”呢?原因是这样的:对黑熊来说,如果黑熊数量太多食物就不够,难以越冬,无法保护这个种群正常繁衍;对于人来说,虽然在美国目前尚未发生黑熊吃人、伤人事件,但黑熊毕竟是凶猛的野生动物,对人具有威胁性,而且黑熊时常跑到居民的院子里掀翻垃圾桶吃垃圾,会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在美国两次遇到黑熊,虽是有惊无险,不过却让我学到了相关的防范知识。
